大华彩票 - 大华彩票
大华彩票2023-01-31 16:05

大华彩票

居家治疗调理 中医也有良方******

  抗疫三年来,广州中医药力量在疫情防控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 。如何继续用好中医药为疫情防控服务 ,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救治?老人 、小孩等感染者、康复者如何居家治疗 、调理康复 ?昨日下午 ,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冠病毒防治中医药专家访谈会上,市卫健委中医处和广州三家三甲医院中医药专家解答了一系列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他们为您答疑解惑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处处长钟首斌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刘敏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组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建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于林

  ●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队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陈楚云

  关键词·中医药救治

  中医药全方位 、全链条

  深度融入疫情防控救治

  问 :新冠疫情防控三年来 ,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州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钟首斌 :三年来面对新冠病毒感染 ,广州的疫情防控工作从机制上保障中西医并重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药并用 ,从预防 、治疗到康复 ,都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中医药全方位 、全链条、深度融入疫情防控救治中 。

  按照国家和省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要求 ,广州建立起疫情防控救治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形成了“第一时间应用中医药救治方案,第一时间中医药专家介入,第一时间用上中医药治疗” 的工作模式。同时,在市八医院等定点医院深化中西医全程协作 ,中西医专家联合制定治疗方案 、联合开展救治 、联合查房和病例讨论。

  治疗上坚持中西医结合 。推广咽部经络疏通操、中医五音疗法 、药膳等多种具有中医特色 的非药物治疗,确保中医药“早期使用 ,全程参与” 。

  预防上发挥中医“未病先防”优势,推出“粤抗1号”“粤抗2号”中药预防方 ,推广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医传统健身功法,让中医药提早介入。

  康复上注重中医调养 。支持各医疗机构开设新冠感染康复门诊 ,为患者制定“一人一证一法” 的精准化康复方案 ,提供中药、饮食 、运动等中医指导 。

  问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 ,广州在中医药防治方面具体有哪些举措 ?

  钟首斌 :1月8日,国家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近日 ,国家先后发布第10版诊疗方案等几份重要文件,都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救治中 的独特作用 。按照国家和省 的部署,接下来广州将重点加强3个方面工作。

  一 是加强各级中医医院救治能力建设。广州要求各中医院尽可能扩容发热门诊 ,加强急诊科、ICU 、呼吸科 、感染科等重点科室建设,加强重症危重症中医药救治。

  二 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培训和指导 。

  三 是加强中药资源储备 。

  问:目前在新冠疫情防控救治方面 ,哪些中药材用量较大?

  林丽珠:三年以来 ,岭南地区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赖充分体现出来了 。2022年12月30日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全省对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 ,总共74种,我们医院有15种进入目录。近两个月,医院开出 的中药处方可能 是平时的20倍,超10万人次寻求中医药帮助防治。在中药饮片中,有大家熟知 的小柴胡汤 、桑菊饮、止嗽散等。大家还会常用一些清肺祛湿、健脾药物 ,如五指毛桃(南芪),这些药 的用量也有上升趋势 。

  关键词·“阳康”后的调理

  “阳康” 的广东人要注意

  上穿羽绒下穿拖鞋不可取

  问 :“阳过”后多久,身体才算真正康复 ,有没有标准 ?

  刘敏 :一般来说一个星期左右或者多一点 ,很多人都会转阴 ,就算是“阳康”了,但实际上这只 是一个相对恢复 的状态。很多病人转阴以后一周甚至两周会觉得非常疲倦 ,咳嗽 、咳痰,或者嗅觉 、味觉减退 、容易出汗 、睡眠不好等 ,所以一般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身体才能逐渐恢复。

  问:目前广州将迎来新一波降温 ,春节也即将到来,对于“阳过”正在恢复 的人群 ,“衣食住行”各方面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 的?

  刘敏 :一定要注意保暖。广东地区很多人喜欢穿拖鞋 ,我前两天在街上还碰到有人上身穿着羽绒衣,下身光脚穿着拖鞋,这非常不好,因为“寒从脚起” !有些女孩冬天还喜欢穿露脐装 、露膝裤 ,这就更不好 。这个时节穿衣服一定要注意保暖 ,以免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病情加剧,或者二次感染 。

  吃东西不要太油腻,不要吃生冷食物和冷饮。建议刚“阳过” 的人少吃水果或加热后再吃,像橙子就可以蒸着吃 。还要避免吃辛辣煎炸食物,饮食尽量清淡而富有营养。

  住处应干净整洁通风;作息方面,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适当活动;开车上下班的 ,注意启动车辆后先把车窗打开通风,保证车内空气新鲜。

  关键词·高龄患者

  重视“扶正” 帮助重症患者渡过难关

  问 :目前临床上重症患者收治情况如何?怎样帮助感染者阻断病情进展?

  郭建文 :目前从省中医院临床看,新冠感染住院患者确实以80岁以上老人为主 ,其中不少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 ,也有人同时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这些人群感染后比较容易转为重症 。

  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使这类患者得到了较好治疗。按照最新诊疗方案 ,西医治疗方面,我们给予俯卧位改善呼吸、氧疗等生命支持;中医方面,通过宣肺化湿 、清热解毒、通腑、扶正 ,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免疫力 。关于“扶正” ,我们有个很好 的方法——医院营养食堂使用30克人参+2-3克陈皮煲瘦肉水提供给患者 ,起到很好 的扶正作用,帮助患者熬过最艰难的3-5天,平稳过渡后 ,机体免疫力恢复了 ,核酸也转阴了 ,绝大多数重症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顺利脱机拔管 ,恢复正常血氧指标。

  问:广州在入境感染者中检测出XBB病毒株,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量也增大,市民尤其 是特殊人群如何预防感染或二次感染?

  郭建文:首先 ,目前广州流行的毒株是BA5.2 、BF7亚分支,与XBB毒株有交叉免疫保护 。第一次感染后半年内保护性抗体滴度比较高 ,只要不 是机体免疫力特别弱,半年内再次感染 的机会不大。

  其次,春节期间 ,儿女都希望去看看家里长辈,建议家里有特殊高危人群的 ,尽量减少外出和拜年串门 的机会 ,避免交叉感染 ,表示关心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

  关键词·孩子的照顾

  孩子“阳康”后如何恢复运动 ? 不妨从做家务开始

  问 :很多孩子感染后烧得很高 ,但好得也快,如何观察孩子 是不 是真的康复了?康复期要注意什么?

  杨京华 :按中医 的说法,儿童是稚阴稚阳之体,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但是同时又 是纯阳之体 ,发病以后康复得也快。不过,我们还 是不能掉以轻心 ,在孩子“阳康”以后 ,还是要密切观察孩子 的身体状况 。孩子“阳康”以后,如果活泼好动 、精神饱满 ,说明问题就不大了 。第二 ,要特别关注孩子 的消化状况。有一个简单的方法,10秒钟就可以判断 :早上起来闻一闻孩子 的口气,看看孩子 的舌苔厚不厚,每天大便 是不 是正常等 。

  问:“阳康”后 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恢复运动 ?

  杨京华 :核酸转阴一周后 ,大部分孩子 的身体状态就基本恢复正常了 。只要 是孩子本身没有明显基础疾病的,感染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的 ,转阴一周以后就可以从低强度 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 。

  什么是低强度运动 ?譬如马上就要过年了,建议“阳康”的中小学生做一些家务 ,或者出门散步走走 、陪妈妈去买买菜 ,这些属于低强度的活动;逐渐适应之后就可以从事慢跑、踩单车、跳绳等活动,通常在学校 的运动 ,都 是低中等强度的 ;而高强度 的竞技性 、力量型 、对抗类运动项目则要放在最后。

  关键词·心理调节

  “阳康”后情绪有点消极?可以试试中医疗法

  问 :有些人“阳康”后情绪变得有点消极,失去了工作热情 ,或者对很多以往热衷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做一些心理干预,去调整一下状态?

  于林 :这个问题要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而定 。如果情绪低落不明显 ,时间比较短,可以通过多休息、适量运动 、听音乐等方式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出现抑郁的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快感缺失,就要高度重视。情绪低落表现为经常诉说自己不开心,心情不好 ,终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 、郁郁寡欢。程度轻 的心里有压抑感 ,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会有痛不欲生感 ,度日如年,常说活得没意思。兴趣减退表现为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或事务兴趣下降,或缺乏兴趣 ,如文娱活动 、体育运动、业余爱好等。快感缺失表现为患者丧失了体验快乐 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 的活动中获得乐趣。即使从事自己喜欢 的事情或工作,也是为了消磨时间 。当上述症状超过2周且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建议去医院 的睡眠心理科或专科医院就诊,接受系统专业 的评估和治疗 。

  问:冬季本来就是抑郁高发季节 ,新冠疫情下不少人也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受到抑郁情绪 的困扰 ,如果自感有抑郁情绪 ,有什么方法可以排解?

  于林 :首先要有良好而充足 的睡眠 。其次,坚持适当运动锻炼。需要注意 的是 ,运动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一定要从轻缓 的项目开始 ,如八段锦、五禽戏 、瑜伽、散步、快走 、慢跑等 ;时间也宜从短到长,根据自己 的身体承受能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医的穴位按摩 、足浴、五行音乐等手段排解。更重要的是,经过上述方法,症状没有改善 ,甚至还有加重 的话,还 是要去睡眠心理科或专科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

  关键词·传统疗法

  “阳康”后咳嗽乏力 传统疗法可缓解

  问:对“阳康”后很多人咳嗽不止 、疲倦乏力等问题 ,中医会推荐用什么方案来调理?

  陈楚云:“阳康”后的咳嗽,在中医辨证来说,属于外感咳嗽 。通常起病急,病程相对比较短 ,要辨其风寒还 是风热 。从针灸来说 ,主要取天突穴、中府穴、列缺穴、合谷穴以及肺俞穴来治疗,多数 是用针刺 ,或辨证给予刮痧 、艾灸或者拔罐疗法,还可以做穴位注射,用维D果糖酸钙或者维生素B12注射定喘穴等。

  对于疲倦乏力 ,中医认为是伤了肺气所致 ,针灸来说,会取百会、关元 、肺俞、脾俞 、膻中 、足三里等穴位,用温针或针刺治疗 ,也可以在背腧穴做拔罐治疗。我们医院有一个自制脐疗药粉 ,可以铺在神阙灸(也就是肚脐)上来做艾灸,有强身健体 的作用。

  咳嗽不止还可以按压少商穴和孔最穴 。少商穴取穴挺容易 ,就在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有清肺利咽 ,开窍醒神的作用 ,用手指尖掐揉少商穴 ,直至止咳即可 。孔最穴可以治疗急症 ,它就在前臂掌面桡侧 ,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 。用拇指按压孔最穴,深按至咳嗽停止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翁淑贤 、吴婉虹)

东西问·解码兔年 | 李茜 :兔年说兔 ,谁是地球上兔子的“老祖先” ?******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 ,历经疫情考验 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 的意涵与影响 。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兔年说兔,谁是地球上兔子 的“老祖先”?

  ——专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2023年是中国传统的癸卯兔年。兔子以其活泼好动 的特点,颇受人们 的追捧与喜爱 。

  可爱的兔子如何起源演化而来 ?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古生物学界关注 ,也引发诸多争议,直到20世纪70年代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野外考察队在安徽潜山约620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并命名为“安徽模鼠兔”的化石 ,研究确认它 是兔子的祖先类型 ,才平息了兔子起源争论 。

  安徽模鼠兔何以成为“兔祖先”?其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研究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兔年到来之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茜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兔年说兔,科普揭秘兔子 的“前世今生”。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视频 :【东西问】李茜 :中国发现的化石为解决“鼠兔同源”争议提供关键证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兔子起源研究在古生物学界曾有哪些争论 ?安徽模鼠兔化石 的发现 ,为兔子起源和鼠兔同源研究提供了怎样的关键证据?

  李茜 :今天大家都喜欢 的兔子这种小动物 ,它在世界上虽然分布广泛但分类上并不庞杂 。在古生物研究历史上 ,关于兔的起源曾经有非常多 的争论 ,包括兔可能跟踝节类有关系、兔可能起源于亚洲特有 的一类生物等 ,鼠兔是否同源也 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话题 ,因为缺少关键的化石证据 ,所以很长时间没有达成共识 。

6200万年前“兔祖先”安徽模鼠兔 的复原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直到20世纪70年代 ,中科院古脊椎所在安徽潜山盆地发现约6200万年前的安徽模鼠兔化石 ,古生物学界对兔 的起源才有了全新认识 。

  安徽模鼠兔化石发现时,虽然头骨材料并不完整 ,但它 的门齿、颊齿这些很重要的结构都被保存下来 ,一些下颌材料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特征 。科学家们通过仔细分析和深入研究发现 ,安徽模鼠兔的上门齿跟今天兔子相关 的结构特征非常接近,包括上门齿都是两对、前一对从前面观察能够看到表面有纵沟等 。根据这一系列结构特征分析 ,科学家认为安徽模鼠兔跟现生兔子是有关联 的,代表了今天兔子 的祖先类型 。

  在发现安徽模鼠兔同一盆地同时还发现另一类非常重要的、命名为“东方晓鼠”的化石 。安徽模鼠兔具有现生兔类特征,跟今天 的兔子有亲缘关系,因此 是“兔祖先” ;东方晓鼠则具有一些啮齿类也就是鼠类 的特征,可以说是“鼠祖先” 。

  这两类化石不光一个像兔一个像鼠 ,同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很多相互交混的特征 ,这为解决鼠兔是否同源的争议 ,提供了非常好 的化石证据,经过对比研究最终提出鼠兔同源的观点 。

6200万年前“兔祖先” 的安徽模鼠兔化石。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 :安徽模鼠兔如何演化出今天的兔子 ?从约6200万年前至今 ,兔子演化进程中有哪些重要分支节点 ?整体上呈现怎样的演化趋势?

  李茜 :分别作为兔、鼠祖先类型 的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在约6200万年前同地同时被发现,约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和始新世之交,兔形目和啮齿目就已经分开 ,开始各自独立的演化 。

  整体上,兔子在地球上的分布及演化 是一个较为连续 的过程,但它们在不同大陆上出现 的时间并不一致 :亚洲最早的兔形目化石记录是大约5300万年前,北美最早 的记录 是约4300万年前 ,欧洲要相对晚一些,大约2500万年前才有可靠的化石记录 ,非洲最晚,1900万前才有化石兔形类的出现。

  中国不仅发现安徽模鼠兔化石,还在内蒙古约53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目前已知最早 的兔形目化石 ,将其命名为“远古道森兔”,在河南中始新世地层中(距今约4600万-4300万年)发现目前所知较早的兔科化石——“洛河卢氏兔” 。

6200万年前“兔祖先”的安徽模鼠兔化石(右)和5300万年前 的远古道森兔化石 。孙自法 摄

  此外 ,中科院古脊椎所在内蒙古约3000万年前 的地层中,还采集到保存非常完整 的兔子骨架化石,经鉴定为鄂尔多斯兔 。距今约3400万年前,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全球性 的大降温事件 ,哺乳动物也受到此次大降温事件 的影响 ,在东亚出现一次非常明显 的哺乳动物替代事件 ,也就 是降温事件后兔形类和啮齿类替代奇蹄类成为整个哺乳动物群中 的优势类群 。因此,对这一时期发现的兔形类化石的后续相关研究 ,将对理解这些类群如何适应气候突变 、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可以说 ,从安徽模鼠兔起步,到远古道森兔、再到洛河卢氏兔 ,以及其他非常丰富的兔形类化石,这些材料使得中国拥有相对完整 的兔演化的化石证据链 ,从而为兔子 的起源演化研究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

李茜研究员展示介绍采自内蒙古地区约3000万年前一件保留出土时状态的一只兔子完整骨架化石材料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 :安徽模鼠兔化石发现及深入研究 ,为兔子起源 、鼠兔同源等关键之争划上句号后,兔子起源研究领域 是否还存在未解之谜?

  李茜 :目前 ,在兔子 的起源演化研究领域,其实还有较多未解之谜。

  首先 ,安徽模鼠兔是兔类“老祖先”虽然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外学界共识,但再往前追溯安徽模鼠兔的演化源头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化石证据来回答,也 是科学家们希望探索和解决 的谜题。

  其次 ,虽然我们找到了6200万年前 的“兔祖先”安徽模鼠兔 ,也有众多被归入兔科中的早期属种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但是现代兔类 的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欧亚大陆的记录是缺失的 ,在距今约800万年左右它们突然在亚洲和欧洲辐射开来,目前对这一被科学家们称为“兔事件”的过程尚无清晰的认识 。这一问题还与现生兔类起源有很重要关系 ,因此也成为古生物学家一直探索的兔子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三,兔子包含有兔科和鼠兔科,目前所发现 的早期鼠兔科化石材料都非常破碎和零散 ,鼠兔科起源依然成谜 。虽然中国已发现一类称为链兔 的化石材料,但它 是否为真正鼠兔科最早化石及起源还有争议 ,后续希望能发现更完整 的化石材料来进行研究确定 。

  现生鼠兔科动物在中国青藏高原大量分布,它对环境特别敏感,堪称环境变化的“晴雨表”,尤其是对今天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等均有重要研究意义 。例如新疆 的伊犁鼠兔,现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李茜研究员兔年说兔 ,科普解读兔子起源演化 的“前世今生”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在兔子起源演化研究过程中 ,中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哪些合作研究 ?有什么代表性合作成果?未来国际合作研究有何计划安排?

  李茜 :兔子起源演化研究中 ,中科院古脊椎所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安徽模鼠兔化石之后 ,很快进行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带到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交流当中。20世纪80年代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提出“鼠兔同源”概念 ,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介绍 ,随即引起国际学术界尤其 是研究兔形类和啮齿类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随后 的进一步研究里,中国不仅对兔子起源演化开展形态学研究,也参与到通过古生物学 的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 的综合研究当中。时至今日,无论 是古生物的形态学研究,还是综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国际学术界都已认可“鼠兔同源”概念,安徽模鼠兔是兔子的“老祖先”或者说祖先类型,也成为国际学界共识 。

  同时,因为在中国发现“兔祖先”化石 ,以及较为完整的有关兔演化 的化石证据,这也吸引非常多的国际同行到中国来进行相关国际合作研究。前面提到 ,兔子起源演化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在破解这些谜题 的时候 ,中国所拥有丰富的 、重要的兔化石材料将更富吸引力,相信未来在这些领域会有更多国际合作的推进,产生更多 的研究成果 。

  值此兔年到来之际 ,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根据安徽模鼠兔化石研究成果 ,对“兔祖先”形象进行科学复原并完成生态复原图 ,展示出6200万年前潜山盆地 的生态环境面貌 ,并成为央视兔年春晚吉祥物“兔圆圆”的灵感来源和设计基础 ,我们也借此祝大家兔年新春快乐 ,在新 的一年里“兔”飞猛进 、大展宏“兔” 。(完)

  专家简介 :

  

  李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博士 。主要从事古近纪哺乳动物及陆相地层学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小型哺乳动物(啮齿类、兔形类等)的分类和系统学 ,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及哺乳动物与古环境之间 的协同演化。她迄今已在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

  一 是在中国诸多地点和层位上首次报道有关啮齿类和兔形类化石,对其中不同门类的起源和演化提出新 的认识、进一步证实啮齿类 的亚洲起源 。二是首次建立起东亚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啮齿类化石 的连续演替序列 ,该序列明显反映出啮齿类对同期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的响应 ;该序列也成为中国及东亚不同地区地层划分和对比 的重要参照。三 是推进并解决亚洲哺乳动物分期与北美及国际分期之间对比的问题,建立有年龄标定 的古近纪地层框架 ,为中国陆相地层建阶提供有力支持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华彩票地图